第68章(1 / 1)

不过女儿耳朵里听着,嘴巴上嗯嗯地应着,心里也明白哪些是走过场的官样文章,只供参考,哪些是母亲的经验之谈,必须永远铭刻在心,身体力行,完全照办。这一晚上,是闺女在娘家过的最后一夜,做娘的恨不得把整个儿心都掏出来给闺女,把自己当儿媳妇多年积攒下来的点滴心得全都传给闺女,反复交代,再三叮咛,哪有说够了的时候?说着说着,不觉东方发白天又晓,娘儿俩只好肿着眼泡皮儿爬起身来。

娘儿俩说了整整一宿的话,该说的话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,这会儿拉着手,到了“施衿结帨”1的时候,反倒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了。虽说闺女已经二十岁,在当时当地说来,出嫁已经算是很晚的了,但在母亲的眼睛里看起来,女儿永远是女儿,总觉得女儿还太小,还太娇,还离不开母亲,总担心女儿到婆家去要受气;虽说婆婆是她亲舅妈,但是隔着肚皮,不能像亲娘疼闺女那样疼儿媳妇,何况瑞春从小娇生惯养的,婆婆难免会看不惯。俗话说:“老婆是人家的好,孩子是自己的好。”再不济再没起色的闺女,也是娘的心头肉,也是娘的宝贝疙瘩。要按做娘的心愿,叫女儿守着娘,一辈子不出阁不嫁人才好哩!如今嫁到林村,虽说路途并不太远,又是自己的娘家,但却总是生生地分离,一早一晚的,再也见不着了。闺女出嫁,好比剜走了娘的一块心头肉,做娘的怎能不心疼?想着想着,禁不住两行热泪夺眶而出。

--------

1 施衿结帨──古代婚礼仪式之一:女儿出嫁,离家之前,母亲把一条手帕别在她衣襟上,并谆谆嘱咐一番。

瑞春看见娘掉了眼泪,也想到了离别的痛楚:虽说林炳是自己的表哥,从小在一起厮闹长大的,两家走动频繁,彼此都知根知底儿,但到底不能像在家当闺女那样随心了。自从彼此都长大以后,跟林炳见面的机会一天少似一天。听说他中了秀才以后,一个劲儿地只知道在外面串,三天两头儿不着家。如今又中了举人,保不齐腿脚比从前会更野。自己一个妇道人家,又不能常跟着他走,怎么管得住他?虽然林家有房产田地,不愁吃穿,可是嫁过去以后,谁知道日子过得和美不和美?还有那个林焕,从小儿话语不多,肚子里满有数,是个出名的“蔫有准儿”,日后娶了弟媳妇儿,谁知道兄弟妯娌之间,将会是怎么一个光景?想到这里,鼻子一酸,禁不住两行眼泪像决了口子的河水滚滚而出,在她那涂满了脂粉的脸上纵横交流。母女二人,心中各有苦楚,相对默默无言,低头握手泪涟涟,难分难解难劝。

金银大嫂见母女二人这般光景,哪儿知道两人肚里各有盘算?只认为是生离死别,伤心在所难免,只好走上去相劝几句。

正在这时,听得门外闹闹嚷嚷,金银大嫂掀起门帘儿一看,见是花轿抬进后院儿来了。吕敬之跟儿子福根两口子也都进房来促妆。福根媳妇儿手里端着一碗面条,碗是大号八角金边碗,面条堆得尖溜尖,斜插着一双筷子,递给了婆婆。这是按规矩新娘子在上轿之前必须吃的一顿饭,叫做“上轿饭”,也就是闺女在娘家吃的最后的一碗饭。虽然名叫“上轿饭”,按传统习惯却必须是面条,而且还有讲究:必须盛得尖儿上堆尖儿,又不许真吃,只准吃一两根面条就得放下。着叫做:“上轿饭,尖上尖儿,闻闻味儿沾沾边儿。”也有真吃的:据说那是表示对娘家的不满,含有“吃你个精光精”的意思。为了避免女儿真吃,此从祖辈儿传下来的规矩,有两个办法,第一是那面条儿只在开水里一过,就捞起来,半生不熟的,根本就不能吃;第二是如果看见新娘子放开肚子真吃,做娘的赶紧让小弟弟过来抢,一边说:“姐姐,留点儿给我吃吃!”一边伸手就把饭碗夺了过去。当然,这样的姑娘,往后也就别指望再回来住娘家了。瑞春在家里是小老大,事事她说了算,要葫芦不敢给水瓢;这次出门子嫁妆又办得好上加好,还有什么不称心不如意的?加上刚才的一阵伤心,两行眼泪还挂着,从母亲手里接过这碗面来,哪儿吃得下去?这可又是规矩,多少还得吃一些,只得用筷子尖儿挑起两根面条来,就着眼泪送进嘴里,勉强咽了下去,就把碗递还给母亲。想到吃过了这顿饭,从此就不是吕家的人了,不觉泪如泉涌。一时间母女二人搂做一堆儿,哭作一团儿。

吕敬之本来也就难舍掌上明珠,看着她们娘儿两个这般难分难舍的光景,心里也感到凄楚悲伤,陪了好些眼泪。娘儿两个哭了一会儿,门外赞礼的礼生高唱:“吉辰到,请新娘上轿!”吕敬之招手示意,金银大嫂把凤冠1捧过来替新娘戴上:再蒙上绛绡罗帕盖头,又把两个装得鼓鼓囊囊的红布小口袋塞到她手上提着。然后按传统习惯由新娘子的哥哥把她抱起来,一直抱到花轿跟前,轿夫抽起后杠,小丫头打起轿帘儿,吕福根把妹妹抱进轿子里坐下,转身放下轿帘儿。这时候,只听见新娘子细声细气的号哭之声溢出轿外,跟门内她娘一字一泪有板有眼叮嘱闺女“治家要忍气,处世要和气,对人要客气”的哭声遥相呼应。──母女二人的这种号哭,是当时婚娶仪式中的一个节目,怎么个哭法,什么腔调,多大声音,什么词句,尾音要拖多长,都有一定的格式,事先不经过多次聆听、不经过多次演习,是很难哭得既动听又恰到好处的。

--------

1 凤冠──古代妇女最高贵的头饰。汉代规定只有皇后、皇太后入祖庙才能戴凤冠,其制历代有沿革,或九龙四凤,或九翚(音hui灰,野鸡一类的鸟 )四凤。明以后成为后妃的常用服饰。平民嫁女允许戴凤冠,据说是出于明太祖马后的特典。

在母女别离的号哭声中,礼生高唱:“起乐!”两支喇叭朝天,两支号筒向地,哇拉哇拉呜噜呜噜地先响起来,接着锣鼓铙钹齐鸣,箫笙管笛同奏,一架由十三面小锣编成的九云锣,在两声梆子响后加入进来,齐奏喜乐《丹凤朝阳》。乐声中,礼生又赞:“升轿!”三个九寸大花炮从院子里升入空中,震得人耳根嗡嗡直响。以喇叭号筒为前导的乐师吹鼓手们一对对鱼贯而出,花轿徐徐升起,两个陪嫁的丫头──除了凤妹之外,还有一个是新买的喜妹──穿着水红小袄、大红背心儿、翠绿裤子,一人手里提一盏大红宫灯,走在花轿的前面,出了大门,往林村缓缓而去。

大门外面,停着一溜儿十几乘披着彩球锦缎的白布篷竹轿,等花轿抬出大门外两箭远以后,吕敬之张罗着请媒人、礼生、喜娘、伴娘、贺客、亲友等一一上轿。眼看着一乘乘小轿首尾相接迤逦而去,该上轿的都上轿了,这才自己坐进最后一乘小轿,送女于归。──虽然《谷梁传》上明明写着:“送女于归,父不下堂,母不出祭门”,不过吕敬之是陶朱公的门徒,不是孔圣人的高足,对于这些古礼,既不明白,也不讲究,何况“子路不说”老学究事先也没关照,于是乎也就心安理得,不以为意了。

一路上,吹吹打打,咿哩哇啦,锣鼓乐声吸引着沿路的村民们。小孩子家跟在花轿后面来回奔跑,呼朋唤友,打算跟到林村去看热闹、讨花生果子吃。抬花轿的四名轿夫,戴着乌黑发亮像倒扣过来的砂锅似的圆筒高帽子,插着两朵金花,穿着三道黑镶边长可及膝的土黄色号衣,合着锣鼓点子用小碎步慢慢儿向前蹭着:一来为的轿子平稳,二来为的压着步子,从女方到男方有多远,要用什么样的步子走,轿夫们事前都掂掇过,有把握一定赶在选定的良辰申时正抬到林村。

花轿- 过新修的林村石桥,随着头一响九寸冲天炮响,林国栋父子一齐接出门来,两串带麻雷子的万响鞭炮用两根长竹竿儿挑着,在大门两旁噼啪乱蹦。花轿跟着鼓乐一直抬进大门,在花厅前面廊檐下落轿。小轿一字儿在大门口落定,媒人亲友们一个个走出轿来。林国栋作揖拱手,林炳兄弟打千儿请安,迎进门去,自有知宾张罗茶水座位。

花厅正中挂着大红缎子礼轴,缀着贴金双喜字。四品朝服的祖宗神像面前,供着林炳从杭州带回来的四样蜡果:桃、李、苹果、葡萄,再加上几祥秋梨、桔子之类的当令水果,冷丁看去,真假难分。二尺多高的大镴台上,点着一对儿手臂粗细三尺多长的龙凤花烛、盘龙舞凤,红花绿叶,一支就有十二斤重。这样精致美观的燃烛,壶镇本地的香烛店还没有如此精明的高手匠人会做。这一对儿,是林炳在杭州花了六吊钱买到以后裹上棉花,装在特制的匣子里带回来的。壶镇地方小,没见过世面的人多,眼皮子浅,就这一对儿龙凤花烛,居然招来了一大帮人转着圈儿地围着看。花厅两壁厢,挂满了贺客送来的大红对联儿。还有那挂不下的一轴轴贺联和各种各样添箱添房的礼品,就一起堆放在画桌上。

礼品之中,珠翠钗钿之外,比较新奇的礼品,一件是马翰林送的玲珑香球,样子像浑天仪,里外三层,内两层像两个碗,用生黄铜铸就,外层是可开可合的圆球,用熟铜做成,缕出龙凤花卉,表面镀金,十分起眼,在最里层的“碗”里点着香饼,放在被子里面,随便怎么滚,香火都不会覆灭,引来了贺客们的啧啧称奇。另一件是林步雪送的一匣徽州名产顶烟九子墨,长的圆的,扁的方的,奇形怪状,什么样子都有。盒子盖儿上,还用变隶写了四句短偈:“九子之墨,藏于松烟;本姓长生,子孙无边。”

最新小说: 重生归来的我,创造游戏世界 燃烧军团浮生记 wargame之新的传奇 全民种族模拟:开局成为蚁后 无限敏捷之赠品的崛起 乾坤世界有乾坤 我的传奇币可提现 领主:兵种上古神魔,就问怎么输 我!被PDD卖掉的世界冠军上单 种田领主,我的技能无限进化